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66场次,发布用工岗位信息15.4万个,累计外出农民工达17.3万人(其中,省内跨区域13.2万人,省外4.1万人),组织协调包机1架、专列6批次、专车271辆,西宁、海东等地人社部门已集中帮助园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6500余人。
《1989年人权报告》涉及中国的部分只有24页,《2001年人权报告》的中国部分已达130多页,《2022年人权报告》的中国部分则为141页。1978年,美国的国别人权报告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33个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国会通过了对1961年《对外援助法》的一系列修正案,其中规定:美国在提供安全援助、经济援助和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对某个国家的贷款申请进行投票时,必须考虑当事国的人权状况,对于一贯严重侵犯国际上公认的人权的国家,美国拒绝给予援助或贷款。 美国发布《国别人权报告》始于1977年,是配合其对外进行人权制裁的重要举措。美国政客应当反躬自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美国人权记录,而不是热衷于以人权为武器到处攻击他国,做全球人权发展的搅局者和阻碍者。首先,当今国际社会有权威的机制和程序对世界各国进行人权审议。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为全世界制定了共同的人权标准和目标。
在众多制裁措施中,被美国认为最有效的是通过外援途径进行制裁。长期以来,美国打着人权旗号攻击和干涉他国内政,却无视自身存在的诸多人权问题,以双重标准推行强权政治,严重危害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加快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建设,创建血液病、中医等国家医学中心。
天津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有记者提问:近年来天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哪些成效,结合落实行动方案下一步还将推动哪些重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回答说,近年来,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牢牢把握‘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不断加强与在京高校、医院、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优质资源的对接合作,一批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顺利落户。围绕海河资源,推动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拓展游船航线、打造节点码头、整合两岸文旅资源,精心打造海河系列文旅产品。有记者提问,天津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中,如何用好北京科创资源,推进北京成果来津转化,赋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北京拥有全国最发达的科教资源,我们天津有深厚的制造业底蕴,特别是我们的先进制造业比较发达,推动北京的创新资源和天津的产业资源有效对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联合举办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京津冀创投峰会、科技成果直通车等品牌活动,为三地创新资源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开展百团领航,发挥旅行社线下品牌门店作用,组织京冀游客专享团来津。
强化要素聚集,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海洋装备、化工新材料等适港产业发展,打造邮轮产业聚集区。比如,天津将在共抓产业一条链上下功夫,争取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聚焦优质资源技术支撑,服务河北省特别是雄安新区建设展现新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落实行动方案,全力以赴实现四个突破。大力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借助头部平台企业建设京津冀一体化智慧化服务平台——京津冀目的地文旅品牌馆,提供一站式目的地精品项目展示和交易平台,并整合天津本地景区、住宿、餐饮、文娱等商户,举办覆盖全年的美好在一起文旅IP主题促消费活动,促进文商旅共振,持续推进文旅促消费活动。2024年建成我市第一条市域(郊)铁路——津静线,2027年建成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铁路,高效联通京津冀与长三角。
4月7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等情况细化为239项重点工作亮出施工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蓝图,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举措,位列十项行动之首。医疗合作方面,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天津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引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加快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有记者提问:能否详细介绍天津这些年在铁路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有今年要建成的津兴城际会给大家出行带来哪些变化,以及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9年的合力同心,如今轨道上的京津冀呈现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画面,初步形成津秦客专、津保铁路为横向,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为纵向的十字形高铁网布局,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滨海西站等三主多辅客运枢纽布局,实现了京津之间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1至2小时通达。打造专业化孵化平台,高标准建设天开园,引育、提升清华电子院、渤化双创基地等国家级和市级孵化平台能力,构建类中关村生态,积极承接北京初创期成果。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分别新增注册企业837家、365家。2014至2019年,年均旅客吞吐量增速达到15%,2019年达到2381万人次。社会保障方面,完善京津职称、继续教育资格互认互通机制。在建设便捷高效公路网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古今交融,深入挖掘运河、长城、红色资源等旅游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点线面结合,打造京津冀游客打卡地,推出一批度假游、多日游文旅线路。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积极争取民航局支持,完善空域资源配置,做强日韩、东南亚航线,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航线,发展旅游包机、商务快线等,新开加密全货机航线航班,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加快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近期,市文旅局在北京和河北雄安新区举办了推介会。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宝坻、唐山、北辰这样充满活力的区域,通过轨道的互通互联,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初步实现京津雄0.5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通达。
4月9日还将在河北省石家庄等地举办天津旅游推介会,签署游客互送协议,并加强旅游资源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促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促进京津冀旅游产业繁荣和发展。在产业链对接方面,定期汇总天津市重点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通过研发众包等模式对接北京的创新资源,推动北京的创新链与天津的产业链有效对接。
实施引客入津拓源工程。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道。海铁联运突破120万标准箱,位居全国前三,实现历史性跨越。社保协同方面,我市开通异地就医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分别达到422家、1146家,京冀全部三级和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共计1174家纳入我市互认范围。
例如,教育合作方面,引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中国核工业大学落地建设,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实训基地,与京冀高校合作机制不断强化,加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比如,在水环境治理上,今年,天津市与河北省已经签署第三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进一步加强潘大水库等水源保护。
区域公路网基本建成。有些举措已经启动,比如,4月1日起,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三年跃升10个位次。这两条铁路在去年11月6日同时开工,这在我市尚属首次,将通过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助力沿线经济发展,天津在全国高铁网中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这两条铁路计划2027年建成,届时我市高铁城际里程将达到510公里。
开展成果转化五层对接,确保北京成果高效落地。天津颁布实施《天津市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条例》,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全国率先批准建设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7 年高铁城际运营里程达到 510公里。商贸文旅方面,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百年金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佛罗伦萨小镇等地标商圈品质,服务京津冀消费大市场。
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达到140条,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箱,全国排名第六、全球第八。强化枢纽引领,拓展近远洋航线,织密内陆服务网络,深化津冀港口合作,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围绕洋楼资源,深入挖掘以五大道、意式风情区为代表的洋楼资源,精心打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漫步系列文旅产品,打造一批主题消费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聚焦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着力提升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平台承接能力,推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金融街,有序推进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创新区(CID)建设,构建载体先行、示范引领、全域承接新格局。
其中,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生物合成,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全球最大、最全的中药组分库。深化职教集团(联盟)建设,共享实习实训基地。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